和创化学
资讯分类
/
/
行业新闻
06-12 24

多部门: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08-11 22

工信部:化工新材料是基础中的基础,要防止“谈化色变”和“邻避效应”

8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召开化工新材料领域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对高压电缆关键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化工新材料领域相关的建议提案办理情况的意见。
05-26 22

傅向升:世界百年石化企业基业长青的几点启示

改革开放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各条战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条战线活力四射、各族人民欣欣向荣,农业连年丰收、工业不断跨越,工业经济总量、制造业水平快速提升,企业规模和竞争力跃居世界前列。我们很多企业都提出打造“百年企业”的目标,历数先工业化的国家确实不乏百年以上的企业,而国内百岁以上的企业却少之又少;尤其是我们熟悉的石油和化工领域,发达国家百岁以上的企业可谓“一抓一大把”,而国内要找到百岁以上企业、手指掰来掰去也难呼其名。这更增添了疫情郁闷中的沉思:     要说世界石化领域的百岁企业,我的记忆中美国杜邦是最知名的年长者,于1802年成立,截至今年整整220年;杜邦成立的那个年份,如果以美国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为标志,也就是比美国国家仅仅年轻了26岁。当然,世界化工领域百岁以上企业最多的国家是德国,拜耳距今159年、巴斯夫距今157年。要说拜耳、巴斯夫的成立时间更有意思:拜耳1863年、巴斯夫1865年成立,比德意志民族在铁血宰相俾斯麦带领下实现统一,于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还要年长!这两家德国公司虽然在“一战”和“二战”中都遭遇重创,即使经历了二战以后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40多年的分裂状态和1990年的“两德统一”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影响,但拜耳、巴斯夫等这样的公司力争抓住每一个历史时期,加快发展自己,并一直是世界化学工业的领先者。     美国和德国长时期是世界两个发达经济体,也是世界经济领域创新的先导者。熟悉世界化工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开启世界化学工业近代化与现代化的是德国,自十九世纪下半期开始、一直到“二战”,百年的时间里德国一直是世界化学工业的领先者;美国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尤其是石油大规模开采和石油化工大发展以后、也可以说“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才逐步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的领导者。从1901年设立诺贝尔奖以后获得化学奖的数量可以证明这点,前50多年的化学奖德国是美国和英国获奖的总和,而“二战”结束以后的化学奖美国远高于其他国家获奖的总和,占半壁以上江山。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百年以上企业的辉煌岁月: 最年长的杜邦 一是起步。创始人杜邦,1802年7月在特拉华州威明顿市创办一家火药生产企业、即:杜邦公司。从第二年开始生产和销售黑色火药,到19世纪末杜邦成为美国最大的炸药帝国、控制美国炸药市场超过90%,当时世界的两大炸药公司是:欧洲的诺贝尔和美国的杜邦。 二是简历。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世界化学工业因为合成化学的不断进步,化学工业的新产品及其新技术、由德国不断向瑞士、比利时、法国、英国以及世界各地传播;此时新的杜邦掌门人已经更替为100年前创始人的曾孙,新掌门人这时看到化学工业将是世界的未来,于是杜邦做出了历史上第一次战略转型:由火药公司向化工公司的转型;因为杜邦过去生产炸药的过程中需要硝化甘油和硝化纤维素,他们就基于在化学纤维素方面已有的知识来不断扩充化工领域,当时通过收购兼并方式很快拥有了油漆、醋酸、橡胶、塑料等产品的生产能力,为了这些产品的市场应用、还曾一度控股通用汽车;到“二战”前杜邦再加上自己的研发,相继投产了氯丁橡胶、尼龙、丙烯酸树脂、氟塑料等产品。“二战”结束以后,大家对二十世纪下半期以后的杜邦就很熟悉了,杜邦开始聚焦于化学品和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业务,我们耳熟能详的杜邦世界领先的产品有尼龙、聚酯、高密度聚乙烯、聚甲醛工程塑料、特种纤维莱卡、芳纶纤维凯夫拉、氟树脂特氟龙以及氯化法钛白、农药、医药和先锋种子等,即到二十世纪末,杜邦公司已成为专用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以及高性能纤维、特种树脂、高端膜材料和农药、种子等全球领先的化工与材料公司。 三是今天。今天的杜邦把氟化工和氯化法钛白分立出科慕(去年营业收入63.5亿美元,利润6.8亿美元),与陶氏合并再拆分出的新杜邦的定位是特种化学品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167亿美元、息税折旧前利润42亿美元,全球化工50强前列的公司。 世界第一的化工公司:巴斯夫 一是起步。成立于1865年4月,成立时是“巴登苯胺碱厂(巴斯夫的前身)”,主要以煤焦油为原料合成苯胺染料,随着创新又以煤焦油为起始原料扩展到蒽醌染料,在跨入20世纪大门的时候,巴斯夫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厂之一,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染料生产企业。 二是简历。进入20世纪以后,德国政府看到了化学工业的极其重要性,加大对化学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化学工业强力支持,在20世纪初期德国以巴登苯胺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的化学合成技术全球领先、染料工业具有世界压倒性优势,合成氨和化肥工业开始起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在重建过程中继续把化学工业作为重点,推动巴登苯胺碱厂与当时的拜耳、赫斯特等8家公司合并,成立了法本公司(I.G.Farben),其营业收入占当时德国化学工业总销售额的1/3,不仅是染料,而且还有合成纤维、人造石油等产品,真的是一家巨人企业。二战使法本公司遭受重创,于20世纪50年代初解体,分解为3家企业、巴登苯胺公司是其一;60年代新的巴登苯胺公司与壳牌、陶氏等合资、自己也在安特卫普建厂,开启了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型,并在新的塑料领域具有了领先优势;1973年正式更名为BASF,应该是原“BadischeAnilin-undSoda-FabrikAG”的缩写。上世纪60年代巴斯夫在加快石油化工战略转型的同时,开启多元化经营策略,通过收购兼并和自己投资建厂同步拓展涂料、医药、农药、化肥及石油化工的有机化学品和合成材料领域,特别是在掌握了丙烯酸生产技术、MDI及聚氨酯材料技术;到上世纪90年代巴斯夫开始退出煤炭业务,正式转型为石油化工为主,拥有有机化学品、医药农药等精细化学品、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有机玻璃、聚氨酯新材料、合成纤维等综合优势世界领先,并走出路德维希港、布局美国、比利时、中国、西班牙、韩国等多个国家。 三是今天。今天的巴斯夫主要是化工新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营养化学品全球领先的公司,去年营业收入786亿欧元、息税折旧前利润78亿欧元,稳居全球化工50强榜首。 名气一直很响亮的拜耳 一是起步。1863年8月成立,当时也是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苯胺染料,20多年以后开始开拓化工等新业务。 二是简历。19世纪末研发成功当时的止痛药阿司匹林(化学名:乙酰水杨酸),至今还作为止痛药和血液抗凝保健品在全球畅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与巴斯夫等合并为法本公司,二战以后法本公司被拆解,拜耳以颜料公司开启了再次创业;二十世纪60年代拜耳正式进入石油化工领域,受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拜耳在全球加大了收购兼并力度,在迈向新世纪的时候、拜耳曾一度是世界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企业和世界最大的聚氨酯用原料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生产企业,并成为医药、农药、特种化学品等领域的世界领先者。进入新世纪以后,拜耳发现快速扩张以后、规模和体量大了,但效益变差了,年度利润曾出现巨额亏损,因此从新世纪初拜耳又开启了自身的业务剥离与重组;将业务聚焦于医药保健、作物科学、聚合物和化学品4个板块,于2004年以合成橡胶和化学品业务为主、拆分成立朗盛公司(去年销售额75.6亿欧元),并于2005年独立运营;再过10年以后的2015年9月,拜耳又将材料科技的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和MDI、TDI、多元醇以及聚氨酯相关的业务为主拆分出另一家新的公司:科思创(去年销售额159亿欧元)。此后,拜耳专注于生命科学及医药和农药领域。 三是今天。2018年6月完成对孟山都并购以后,今天的拜耳成为世界“四大农药公司”之首。去年拜耳营业收入440.8亿欧元,净利润10亿欧元,是仅次于巴斯夫的欧洲第二位的跨国化工公司。 中国的百岁企业屈指可数 1.近代历史原因和工业化起步晚鲜有百岁企业 与先工业化的国家相比,我们不仅错失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就是20世纪前半期也是饱受战乱之苦,为民族独立抗争、为人民解放而奋斗。20世纪初期,范旭东、吴蕴初等民族先贤们立志通过“实业救国”而发展民族工业的时候,正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没有一方净土容得下研发创新、不具备工业化建设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中国真正开启工业化进程是取得抗战胜利、人民解放以后,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国内和国际的有利环境和条件,才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才真正快速向前。所以国内百年以上的企业很少。 2.百年前成立的企业大都艰难负重 回溯中国的民族工业史,实际上封建帝制被推翻以后,一大批民族企业家也纷纷开办生产厂,很多小的化工生产企业也在各地诞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上海、天津和山东、江苏等地,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油漆、颜料、橡胶、酸碱、合成氨之类,如上海开林造漆厂、正太橡胶厂、大中华橡胶厂、远东酒精厂(后来的上海溶剂厂)、大中染料厂、维新化学工艺社(后来的青岛染料厂)、济南裕兴颜料厂(后来的裕兴化工厂)、大华颜料公司、济南天丰颜料厂、华丰颜料厂、威海中威橡胶厂、同泰橡皮工厂等相继成立。大家最熟悉、最有影响力和最知名的还是范旭东的永利和吴蕴初的天原。但很遗憾,20世纪上半期成立的众多中小化工企业,有的因战乱而倒闭、有的因经营不善而倒闭,还有的因更名已淡出了人们记忆。今天石化系统与吴蕴初1929年创办的天原有关的企业是上海氯碱旗下的“天原化工厂”和抗战时期吴蕴初西迁的“重庆天原”和“宜宾天原”,另一个与范旭东1917年创办的“永利”相关的、今天是天津渤化的“永利化工公司”;上海氯碱的天原、重庆天原和宜宾天原,虽然规模比当年大了许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高了很多,但主导产品中没有丢掉起家的氯碱;天津渤化的永利也是规模大了、业务扩展了,但仍没有丢掉起家的纯碱。1922年创办的济南裕兴颜料厂、后更名为裕兴化工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是国内铬盐的领军企业,现在的主要产品已转型为钛白粉。1915年创办的上海开林造漆厂目前隶属于上海涂料公司、经营良好,而大中华橡胶厂和正泰橡胶厂已合并为今天的上海轮胎橡胶公司,这两个厂名都已不在,好像当年大中华橡胶厂的厂区现在已变成了一个街心花园,成为了上海市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晨练场地。 3.今天的骨干企业正扬帆远行 今天有一批骨干企业虽然成立时间不到百年,但都在为打造百年企业而努力。从成立顺序看:第一家中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的历史可以从1955年7月成立的石油工业部说起,1970年6月到1978年3月,经历了燃料化学工业部(简称:燃化部)、石油化学工业部(简称:石化部)的变迁,1978年再设石油部、10年后的1988年6月石油部撤销、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当时主要负责上游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再到1998年两大集团的业务重组,分别拥有上游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中游石油炼制以及下游的化学品和高分子聚合物等全产业链,从地域上当时中石油被人们习惯的称谓“北方公司”。去年营业收入2.6万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21.7亿元。 第二家中海油(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于1982年2月成立,当时的背景主要是为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全面负责合作海区内石油勘探、开采、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也实现“登陆”分别在海南建设了以天然气化工生产尿素和甲醇的大型基地、在惠州大亚湾与壳牌合资建设了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去年营业收入2461亿元,股东应占利润703亿元。 第三家中石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198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由当时原化工部、石油部、纺织部管理的39家石化企业划归中石化,当时的主营业务是炼油及其下游化学品和“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不拥有上游的原油天然气勘探开采;1998年国务院主导的体制改革,中石化与当时的中石油重组,就是上面谈到的不再以上下游产业链划分,以区域布局为准分别拥有所属区域内的油气田和炼化企业,两大公司分别拥有上游油气勘探、开采和下游炼化业务的一体化集团,当时人们从地域上习惯把中石化称谓“南方公司”。去年营业收入2.74万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12亿元。
上一页
1
2
...
4

联系我们

上海和创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和创化学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熟新材料产业园观潮路9号

联   系   人:安丰发  13661953199  anff@he-ch.com
国 内 地 区:姜雪梅  13918778940  jiangxm@he-ch.com

欧美东南亚:高   钰  13962394134  gaoy@he-ch.com 

日 本 韩 国:杨   琴  18221984570   amy@he-ch.com 

固 定 电 话:021-37285183    0512-88800506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Copyright © 2021 苏州和创化学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09003345号-1  技术支持:新网